香洲区:沧桑巨变40年,GDP从1.2亿元增长到1542.93亿元 当好珠海“二次创业”主力军

千亿体育国际app

倏忽四十载,弹指一挥间。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一个美丽繁荣、充满生机活力的海滨城市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特区建立40年以来,特别是1984年建区以来,作为珠海经济特区腹地的香洲,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40年,香洲大地沧桑巨变。人均GDP从0.1万美元增长到2.31万美元,人民生活愈加殷实;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的成立,到全球最大家用空调企业格力电器的崛起,香洲的产业体系愈加完善;从只有“一条街道、一家饭店、一个红绿灯”的边陲小镇到现代化的滨海花园城市,香洲的城市环境愈加宜居;从率先完成“村改居”到全面实施基层权责改革,香洲的引领作用愈加凸显……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作为主城区的香洲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的香洲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当前,香洲区正不断完善“1+2+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构建“一园一镇一廊一带”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高效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湾区极点门户、产创融合高地和品质城区,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当好珠海“二次创业”主力军。

在珠海经济特区发展史上,1984年是一个关键之年。1984年6月,香洲区成立,是珠海市的主城区,也是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洲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路桥相连的城区。

香洲区建区之初,仅有百余间作坊式的小企业,地区生产总值1.2亿元,财政收入1.55亿元,人均消费水平不足千元,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和本地居民一起攻坚克难、建设特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在昔日的小渔村上,徐徐推开海滨花园城市的画卷。

香洲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从依靠引进外资发展“三来一补”企业起步,不断发展中外合资合作、外引内联企业,产业链条不断向前延伸。经过20多年的自发起步、多点并进,香洲区踏准科学发展的节拍,做大园区经济,做强现代服务业,工作重心转到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上来。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走进新时代,香洲区瞄准全球前沿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向,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新型现代都市生态体系,实现了产业持续迭代升级。2019年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2.93亿元,撑起了珠海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全体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09元。

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洲区经济运行仍然总体保持稳定和加快恢复态势,全区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59.57亿元,同比增加46.8亿元,增幅22%,总量及增量均排名全市第一。

环境: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区

“香山湖的景色太美了!”家住华发四季的住户张伟告诉记者,他每天清晨都会环香山湖跑上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公园一期天然氧吧为健身好去处,二期岭南园林仙气十足,三期正在构建香山湖环湖栈道和空中云道,住在附近的居民幸福感陡增。”

“经济发达、环境适宜、生活幸福”,这是香洲区引以为傲的发展成就。近年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香洲区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始终把保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不可逾越突破的“底线”,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区。

该区全面实施《香洲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前山河流域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完成非法养殖清理、园区纳管、旧村场截污工作。大力推进涉水治污工程,完成金凤排洪渠改造等重点项目。完成板樟山等近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示范区,建成全长120公里的绿道网和15公里林荫道路,完成海滨泳场改造提升和情侣路沿线沙滩修复工程。

香洲区、镇街、社区三级联动,扒“窝棚”、清荒地,建成大镜山体育运动公园、梅华城市花园等140个社区公园,市民步行10到15分钟,就能走进一座公园。一个个城市“黑点”变成了宜居亮点。社区公园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0年起,香洲区开始推进大规模的城中旧村改造,26条城中村同时启动,240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原有的82个社区与62个村整合成130个新社区,数万村民改善了生活品质。

民生:不断将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9月,位于梅华路北及南屏十二村的凤凰中学、容国团小学投入使用。预计共增加2880个学位,将满足辖区内不断增长的生源入学需求。

建区以来,香洲区一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行户籍学生12年免费教育。为了让更多幼儿享受公平教育,并将公办幼儿园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组成专门领导小组,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截至目前,香洲区已建成公办中小学62所和公办幼儿园23所。先后获得省教育强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等称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建区以来,香洲区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将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集中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据统计,从1984年到2019年,全区每年民生支出从210万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9%),增长到63.79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2%),其中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共投入资金3.06亿元。

除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外,香洲区还着力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9年末,已拥有三甲医院3所、区属二级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4家,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公立医院统一实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政策,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工作。提升人口计生服务水平,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多次被评为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同时统筹推进社保扩面工作,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均达100%。加大养老设施投入力度,建成翠香、湾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作为珠海市主城区,香洲肩负着珠海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工作的首要实践者重任,在社区治理和服务领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

2001年,香洲区62个行政村全面实施“村转居”改革,成立社区居委会122个,完成农村城市化,次年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2008年,香洲区被确定为全省实施“部省协议”试点,建立镇街一级主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区居委会突出自治方向的新体制。

2011年,香洲区成立区级社会管理工作部、社会工作协会和社会建设委员会,合理界定政府与社区130项职责。

2015年,香洲区全面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成立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成功打造“工友驿站”“亲青家园”“园区女工成长营”等创新项目,居家养老“一键通”、法律顾问进村居实现全覆盖,“社区微公益”项目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奖。深入开展社区“创特色、创文明”活动,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和“双向考核”试点工作有序推行。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2018年以来,香洲区委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对焦镇街、社区的基层治理难题,对镇街社区基层权责进行改革探索,在优化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初步建立了具有香洲基层治理特色的“四梁八柱”。

通过推进基层权责改革,香洲区把资源、管理、服务放到基层,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效率,构建了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抗疫情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香洲区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区人民空前团结,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公安干警和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冲锋在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广大群众和企业主动配合,汇聚起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该区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严格落实“四个一”机制,9个镇街成立防疫工作专班,3517名基层干部连续奋战在一线;建立五级防疫体系,全面排查确保不漏一人;强化社区管控,从严从紧开展居家隔离,细致入微管理定点酒店,对密切接触者开展集中医学观察;加大物资储备,确保防疫物资及商品充足供应;推出“云教学”服务,确保14万名香洲学子疫情期间正常上课;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督促企业做到“五个到位”,出台香洲区“暖企十条”等系列扶持政策,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说

下半年打算怎么干?

2020年,香洲区要优先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推动雷特科技等5个项目如期竣工,先导智能项目年内动工。新增3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35亿元。持续推进园区企业增容扩建,建成投产三井金属等6个项目,动工建设三精实业等3个项目。

进一步巩固主城区商业中心地位,推动总投资达1200亿元的世茂港珠澳合作创新中心、城市之心、国维中央广场、九洲湾、富力新天地、珠澳湾世纪中心等18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

实行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全面推进省、市、区211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60亿元。做好兴业快线等61项省、市重点项目征拆和服务工作。

开展高企树标提质工程,投入3000万元对高企百强库企业予以研发补贴。投入4500万元帮助区内50家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

全面落实“珠海英才计划”和“香山人才计划”,吸引更多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建成南屏人才公寓322套,年内交付使用。

动工建设凤凰谷生态旅游区项目高压线迁改工程。建成利腾金力湾等3个项目,动工建设人保金融大厦等6个项目。

来源:珠海特区报 T56版 2020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