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区 “强中心”释放高质量发展强音 从一亿到千亿,主城区担当特区建设主力军、主阵地和主战场

       千亿体育国际app

       塔吊林立,运输车穿梭繁忙,在港珠澳大桥口岸、联检大楼北侧,港珠澳合作创新(珠海)基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成为香洲区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缩影。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香洲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5亿元,同比增长58.6亿元,总量及增量均为全市第一。

       越在关键时刻,越要勇挑重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香洲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主城区的责任与担任。这种担当是一以贯之的。建区36年,香洲在珠海经济稳增长、改革创新、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主阵地和主战场作用。

       当前,珠海已迎来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横琴自贸片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等历史机遇,作为广东省副中心和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作为珠海主城区,站在新起点的香洲,也提出了新目标:要奋力打造“融通港澳、联通八方”的湾区极点门户、产创融合高地和品质城区,当好珠海“二次创业”主力军。

       续写香洲辉煌,必然需要继续闯关夺隘、披荆斩棘。但只要敢为天下先的香洲人脚步不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的香洲精神不忘,一个更具活力、更高质量发展的香洲,必将到来。

       强引擎 

     从中心城区到极点门户

       在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史上,1984年是一个关键之年。

       这一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珠海,为襁褓中的特区“保驾护航”。同年6月,年仅4岁的珠海经济特区宣告设立香洲区,为珠海首个县级行政区,特区发展从此步入日新月异、全面加速的新阶段。

       从1984年到2019年,香洲地区生产总值从1.2亿元增长到1542.9亿元;人均GDP从0.1万美元增长到2.31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亿元增长到1391.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0.07亿元增长到505.76亿元……为特区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香洲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在历经挑战时,表现更为明显。

       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香洲区经济运行总体仍保持稳定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54亿元,新产业新动能逆势增长,实际吸收外资实现正增长。

       同时,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全区上下正掀起一股大投入、大开发、大会战的建设新热潮。

       今年1-7月,香洲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5亿元,同比增长58.6亿元,总量及增量均为全市第一。2020年全区共有重点建设项目211个,总投资43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60亿元,纳入挂图作战范围项目188个。

       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港珠澳合作创新(珠海)基地等30个项目已按计划开工,格力电器零部件试制中心、香洲北工业区改造、翠微村上冲村改造等113个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珠海市金融科技中心、香炉湾城市阳台等45个续建、投产项目顺利推进。

       这是香洲的“强中心”担当,也是其基于发展新机遇的自我加压。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珠海成为全国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为香洲高质量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利好。

       如何不负历史机遇,续写新时代的香洲辉煌?目前,香洲区正奋力打造“融通港澳、联通八方”的湾区极点门户、产创融合高地和品质城区,努力成为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依托澳珠极点建设,香洲将发挥位居港珠澳大桥桥头堡和大湾区核心轴的地缘优势、综合成本的洼地优势、反应灵敏的开放优势、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开展融通联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平台载体建设、美丽香洲创建以及优质生活圈构建“六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在珠海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驱动力  

       创新引领争当“排头兵”

        “入选企业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云资源代金券!”8月17日,香洲宣布引进华为“沃土初创企业扶持计划”和“云市场严选伙伴体系”两大发展计划,科创企业群里一片热议。

       据介绍,该计划将帮助区内初创企业和各类人才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拓展市场和生态链,助力香洲区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创新,是36年来香洲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到大力实施“香山人才计划”、陆续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吸引创新要素集聚,香洲区以创新作为城市发展驱动力,踏准科学发展的节拍,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至2019年底,香洲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32家,占全市33.1%,年度有效发明专利908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435件。孕育出以格力电器、纳思达为代表的众多优秀市场主体。2019年,格力电器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并于2020年再次挺进榜单。

        2018年,香洲明确提出以数字经济产业为引领,以高端智造和高端服务两大产业为支柱,以消费升级产业为基底的“1+2+1”都市产业生态体系,以及“一园一镇一廊一带”产业布局,为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随后,腾讯、华为两大巨头先后落子香洲,布局数字经济。与此同时,世茂港珠澳合作创新中心、城市之心、国维中央广场、九洲湾、富力新天地、珠澳湾世纪中心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脚步,香洲区现代产业集群轮廓显现。

       面向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实力?目前,香洲正从拓展创新空间和激发企业活力两方面发力,配合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为进一步挖掘土地潜能,香洲坚持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促发展,不断提升核心城区发展竞争力、吸引力和承载力。

       三溪科创小镇的蝶变成为典型案例。2017年10月,香洲区正式提出三溪科创小镇概念。按照规划,三溪科创小镇是香洲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的主要载体,将重点发展高端智能制造、高端电子信息、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四大产业,其核心区重点项目包括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格创·集城项目等。

       今年1月,三溪科创小镇发展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三溪科创小镇进入全新发展时期。核心区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正处于桩基处理阶段,预计年底设备将进场调试;格创·集城项目正在进行基坑挖建,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

       今年内,香洲区还将推进东桥、翠微等旧村动工,力争香洲北工业区、香洲科技工业园连片改造取得突破,加快城市提质升级。

       持续激发企业活力,今年香洲将投入3000万元对高企百强库企业予以研发补贴,投入4500万元帮助区内50家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香洲科创中心总部办公楼封顶,建成南屏人才公寓322套并交付使用。

      重民生 

      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因为一条路,恋上一座城。1991年开工建设的情侣路,可以说是珠海最知名的城市景观。如今,除情侣路外,长南迳古道、香山湖公园等新建景点已成为游客打卡点。140个社区公园星罗棋布,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大湾区城市群中,宜居一直是香洲的亮眼名片。今年6月,“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榜单发布,香洲区从全国数千县域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一。

       从“一条街道、一间粮站、一间工厂、一家饭店”到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香洲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守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作为一条不可突破的底线。

       目前,香山湖公园三期、香炉湾城市阳台等公园项目正在建设,凤凰山山地步道等项目建设即将启动。在巩固生态优势方面,今年香洲还将完成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EPC工程,确保全年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40年里,无数人来到特区安家乐业,扎稳了根基。香洲区现下辖1个镇、9个街道、130个社区。和1984年建区时22.39万人的总人口数相比,截至2019年末,全区常住总人口增长至100.15万人,户籍人口67.44万人。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让特区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多年来,香洲区始终坚守民生底线,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痛点”问题,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很多老旧小区都存在业委会缺失的问题,议事会刚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话平台。”居住在香洲区白莲社区的高叔对议事会工作充满热情。2015年以来,香洲区将社区协商作为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社区议事会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的助推器。

        要让居民留在香洲、乐在香洲,还要办好利民惠民的民生实事。

        建区以来,香洲区加大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的力度。从1984年到2019年,香洲区的民生支出预算从210万元增长到63.79亿元,2019年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2%。

        在教育、医疗、养老方面,香洲区在全国率先实行户籍学生12年免费教育,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超常规力度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投入使用。

        下一步,香洲区还将确保8所公办幼儿园于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拱北、吉大2个街道公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启动湾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

        特区一线

       南屏:建设产城融合新城区

        东起前山桥,西至珠海大桥,南屏镇坐落于香洲区西南部。作为连接主城区与西区的核心枢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1980年经济特区建立,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而至,这片土地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今年是陈勇在香洲生活的第22个年头。1998年,珠海“百万科技重奖”的政策吸引了陈勇和同为博士的丈夫,他们毅然决然地来到珠海,创办了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当时我们很看好珠海这个‘窗口’,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喜欢来特区创业。”陈勇说。看中了园区区位和配套,夫妻俩选择将企业落户在南屏科技工业园内,开展智能电网的探索与研发。

        据介绍,南屏科技工业园于1999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建园时园区内只有9家企业,工业总产值7亿元,税收约0.6亿元。

        三年后,珠海推出“园镇互动”新发展模式,在南屏镇等先行试点推行。伴随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热火朝天,“洼地效应”造就了一片投资热土。

        数据显示,2019年南屏科技工业园工业总产值达923.67亿元。至2020年7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57家,拥有格力电器、纳思达、松下马达、珠海许继电气等明星企业,成为了珠海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和经济增长点。

        在香洲区“一园一镇一廊一带”产业布局中,“一园”便指南屏科技工业园。按照规划,南屏科技工业园将集中资源发展高端智造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全面提升园区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目前南屏片区发展现状不够理想,面临着诸多瓶颈制约。”相关项目负责人坦言。一是园区主导产业不够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二是园区空间载体不足,土地已基本出让完毕且利用率较低。

        为主动适应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新形势、新要求,香洲区作出开发建设南屏科技生态城的重大决策。今年6月,香洲区启动首批27项挂图作战事项,推动南屏科技生态城开发建设全面开局。

        据悉,南屏科技生态城覆盖南屏镇行政区域和南屏科技工业园,生态城将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柱,以园区提升为核心”,园区提升、旧村更新、前山河治理、交通建设四位联动,谋划建设一个“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发展的新城区。

        为此,香洲将推进南屏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计划三年内完成广昌、广生旧村搬迁,释放发展空间。南屏科技工业园管委会建立了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指导园区企业新建扩建、提质扩容。目前园区计划新建和扩建项目总计54个,建筑面积达234万平方米。

        观察眼

       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作用

       100多年前,香山人提议在九洲环与香山场之间开辟商埠,商埠名取香山场之“香”字与九洲环之“洲”字。香洲由此得名,相沿至今。

       100多年后,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落脚于此,串联起珠江口和伶仃洋两岸,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开无限可能。

       珠江之水滚滚向前,南海之潮浩浩荡荡。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香洲区建区第36年。从1984年到2019年,香洲地区生产总值从1.2亿元增长到1542.9亿元,无数建设者们在昔日的小渔村上徐徐展开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的美丽画卷。

       回望过去,历史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区域的变迁和发展。如今,躺在过往的“成绩单”上、坐拥中心城区发展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香洲区进入爬坡过坎、高位转型的关键时期。

       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珠海正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香洲作为珠海主城区,需紧紧围绕珠海经济特区的使命任务,主动担当作为,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作用。

      这是香洲发展的战略机遇,也是香洲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便要敢闯敢试。“摸着石头过河”是香洲区一路以来发展的真实写照。步入新时代,面对新课题,不少改革已突入“无人区”。香洲区更要在各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便要敢干敢拼。36年来,香洲区秉持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的香洲精神,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站在新起点上,香洲区将砥砺奋进,继续前行,书写大湾区建设的香洲篇章。

      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还要敢于坚持。香洲区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伴随珠海经济特区走出了一条非传统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巩固生态优势,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方面,香洲区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只要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融入大湾区建设中发展壮大自身,香洲便能将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创造出新的奇迹。

来源:南方日报 CT14版 2020年8月26日